一般壺友都會關注的紫砂壺成品后的問題,很少人會去研究具體的成型方式,所以當賣家或作者給壺友解釋時壺友還是會不明所以, 或者造成“知其然,卻不知其所以然”的情況?!爸唷本褪瞧渲幸粋€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。壺的很多部位都要脂泥去粘結,不然壺沒法成型。
一般壺友都會關注的紫砂壺成品后的問題,很少人會去研究具體的成型方式,所以當賣家或作者給壺友解釋時壺友還是會不明所以, 或者造成“知其然,卻不知其所以然”的情況?!爸唷本褪瞧渲幸粋€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。壺的很多部位都要脂泥去粘結,不然壺沒法成型。
滋泥又叫脂泥,就是加了水的紫砂泥,用作填補滋補,所以諧音又叫脂泥。
手工壺一般用打身筒的造型方法,先將泥料用搭子捶敲成厚薄均勻的泥片,泥片的厚度,視茶壺的大小來決定,一般為三四毫米左右。再根據設計的茶壺直徑,加上燒成時的收縮系數,乘圓周率,并加上兩端接頭的富余量以及身筒的高度,把泥片切成長方形的泥條。
將泥條在轉盤上圍成圓筒,把兩端疊合,用鳑鲏刀斜著在疊合處一次切齊,即形成能對接得很好的接口,然后在對接的切口用“滋泥”黏連好。
滋泥是指呈干漿糊狀的紫砂泥。是先將干的紫砂泥敲碎一些后,放到清水盆罐里,等干泥自然吸水后調制成的。水泥比例要憑工手的經驗掌握,且干泥放入水后不能立即攪動。
不管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,復滋泥都是無法省略的步驟,其也代表著紫砂壺的制作工藝,像手拉坯或者注漿壺就用的少甚至根本不用。
但是想以此判斷是否是手工的還是有些難度,因為都會經過明針處理,接壤處都處理的很好。
明針
另外例如說『壺底與壺身接處有裂紋』、『壺把等部件與壺身接處開裂』等等,這些都是因為脂泥工夫制作不到位的緣故。
滋泥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非常重要,不僅是粘和各部件,其在造型制作方面也有許多應用。
一些壺身的肩線等與蓋、底足造型都會用到滋泥。
滋泥在紫砂壺的成型中是非常重要的,控制用量、涂抹均勻、手法操作等等都影響到最終的成型,把握不好的就會出現『燒制開裂,流把歪斜』等現象出現。一名好的紫砂手藝人,滋泥的處理,一定是非常好的。所以才說,細節處,方顯功力。
本文由 紫砂學堂 作者:古宜 發表,轉載請注明來源!